2010/09/13

招租

台南孔廟對街的招租廣告。能寫一手好字真好。

2010/08/07

隨筆

電腦展
好多年沒有去電腦展的V(我則是從來沒有去過),今年興起去了一趟。果然是人山人海,超熱鬧。

其實V是失望的,因為發現一些廠商並沒有展示新機種,而是把舊機種拿出來清倉。這已經不像電腦展了,比較像大賣場。

于丹與張曼娟

袁先推薦于丹的遊園驚夢一書,編排得極美,那些惋轉的古老故事更是動人。忽然想念起張曼娟,她談唐詩、宋詞、聊齋也極為美麗動人,又有那麼一些現代生活的清新氣息。

聽說許多台灣人到北京上海重溫過往的懷古氛圍,我倒是從一本中國作家的新作,回想起年輕時的閱讀。


炎夏
書房沒有冷氣,熱到靜不下來。其實待一天冷氣房身體也是會抗議的,索性就不管如雨下的汗水,任其從髮稍滴落,全身濕濕涼涼。就多沖幾次澡吧,這也是享受夏天的一種方式。

Vision
什麼是台灣藝術圈的vision?什麼又是我對未來的vision?這值得好好思考。

藝術的價格
很深刻的感覺還是,新崛起藝術家的作品還是定價太高。收入水平一般但真心喜愛的我,真的是買不起。如此,要怎麼讓藝術走進一般大眾的生活呢?

一場在台中的盛宴

2010/07/16

黃山老街

車子在新安江畔停妥,友人帶著我們走小巷子前往黃山老街。經過幾戶人家,沒有關門,忍不住想看看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傍晚時分小巷內暗沉沉的,屋內卻都沒有開燈,有些人似乎正準備晚餐,其他人沒做什麼就是坐著,或許是在等開飯吧。並無可人之處,看得我心裡悶悶的。也是我期望太高,希望在這中國內陸不那麼城市化的小城,看到些樸實的美好。


一來到老街,感覺像是踏上大型一點的九份,還蠻有親切感的呢~哈!砌石街道兩旁是成排民間物品店面,據說硯台是當地很有名的產品。我們是來作客的,沒逛街。主人家專營老石雕,是以前徽商宅院裡拆下來的,一大塊一大塊的石雕,充滿了歷史痕跡,原本是房屋和庭園裡的各種建築部分,現在就看怎麼融入現代的建築中了。還有很多石刻水缸,裡頭注了水養著蓮和魚,加起來有幾百斤重吧。沒有現代的打氣或濾水裝置,我好奇這麼大缸的水怎麼換,主人說是不換的,水也不會髒,魚會漸漸長大,真是太奇妙了。據說徽商的老宅院幾乎都拆了,不像蘇州還留了幾座。



圍著大圓桌,我們坐著同樣有歷史感的木刻椅子,上桌的菜餚讓我驚呼連連,正中央是一整隻甲魚,我臉上大約寫著「這怎麼吃」幾個字,一旁同行的友人已經替我舀來,嗯,甲殼外面那一圈膠質。大廚是女主人,菜一道道端上來,有些是我沒吃過的食材,吃過的東西,烹煮的方法也好特別。一道紅辣椒裡塞進白芝麻切段再炸到蘇脆的小菜超好吃,不經辣如我,也忍不住一次一顆,配著飯菜吃了不少。炸蛇一上桌眾人無不稱好,老實說我還真看不出那是蛇,內臟處理過了從腹部剖開,留著背部相連,切成一段一段,撐開來炸過了,配上蛇皮的黑,很像是江南老式建築的人字屋頂。據說是很好的蛇種,大家直說好。還有一道是花,忘了是什麼花,拇指指夾般大小,爽脆好吃,不太敢吃野味的我專攻這道,還有主人家自製的梅甘,黑溜溜的,很好吃。

美食當然要配美酒,一開始喝得是紅酒,後來興地拿出珍藏的數十年分中國白酒,說是有65度的酒精。推辭不成,我也分得了小小一杯(大家都很小杯,酒烈,又珍貴),心裡滴咕著,這輩子沒喝過中國白酒,第一次就遇到這種厲害角色,65%的酒精濃度,點個火就燒起來,都可以拿來消毒了。看著也是台灣來的女性友人喝了一口,細品之後展顏笑到:它一入口就化開了耶!心裡踏實一點,也輕嚐了一口,真是一路從嘴唇燒到肚子裡。雖然是很小的一杯,也是沒有喝完,就聞著香,努力想體會大家如此稱讚的原因。後來才知道,那女孩是酒國英雌,幸好沒有跟著她喝,不然鐵定掛掉。

這群人喝酒倒是斯文,也不像我原先擔心會一直勸酒到不得不從,不像都市裡商場上的應酬,就是朋友間開心吃頓飯的氣氛。有位飯後要開車的大哥滴酒不沾,旁邊的人開開玩笑,也很視相的沒有要他喝,他一杯開水接著一杯開水往肚子裡灌,不知是不是在安撫肚裡的酒蟲呢。

當晚傳回家裡的簡訊裡報告了菜色。其實這一趟短短三天的黃山行,簡訊內容都是我今天吃了什麼怪東西,果然一回台北就鬧肚子,一連幾餐山珍海味,果然是不行的呀。


2010/02/22

旅人

其實,我也一直在旅行,一個地方住過一個地方,一小塊一小塊的認識這個世界,真的是花很多的時間認識一個很小的範圍,並不是因為認識的多深入,純粹是我自身的緩慢。


十幾歲時很想要自己的房間,可以自由在裡面無所顧忌地胡搞,很想離開家。想著想著卻是一家人離開了故土,去了另一個我不打算久待的國度,那心態就更像是旅人了。


出了國我的個人空間反而變得更少,大學沒能如願搬出家裡,倒是幾年後讀研究所住了好幾年宿舍。離開家是心理上的必需,但是在那幾年台南一直是我的根源,一個隨時可以回去,可以求援的地方,雖然到現在還持續著認識它的過程。


即使是在台北,這個我住過的時間僅次於故鄉台南的城市,也是一直在不同的地區搬來搬去,總是處於短暫停留準備隨時離去卻又不知道下一個停靠點在哪裡的狀態,因而總是和生活工場裡兩些漂亮的家飾無緣,東西不敢買多,最要節制的是書。


工作一個換過一個,常常在發掘新的職場環境也加深了旅人的不安定感。我想V在這點上是很不一樣的,我很難想像在一個地方工作八年的心境是什麼。並不是不願意好好待在一個職位上,反而是很渴望不用擔心太多一直在同一個公司或領域待下去,離開了一個地方要去想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是很累人的。


常常想起國中時被點名說說將來的志願,那時我說要從事自由業,這是什麼東西呀我會不會太天真了。當時另一位有為青少年說他要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多麼實際的目標呀,而我那時連中研院是什麼都不太清楚。我想我心裡隱隱排斥朝九晚午看似枯燥的上班生活,以為自己是很獨特很不平凡的人。現在想來,大學教授應是我當時所謂自由業的最高境界,在美麗的校園裡從事自已喜歡的研究,撥點時間教書,還有不愁吃穿的薪水,真是太完美了。可惜本人不才,沒能到那個程度,那其實就可以不要想太多乖乖地去上朝九晚五的班。


結了婚也還是有那樣的感覺,雖然是名正言順且安心地住在這裡,總覺得是住在別人家,是透過V才固定在這個家裡,而不是自己直接聯結在這個地方。因為被接受而安定許多,經由很多細細的線攀附,但是那個主要的根似乎札得不深,偶爾會覺得像是有某個部分是在外頭飄動。


或許這是好事,總是有值得追求的目標。或許這是常態,人生本來就是一趟旅程。

2010/02/03

青春的歌-北川宏人的雕塑

素靜的展間裡,陳列著一尊尊北川宏人(Hiroto Kitagawa)的彩色人形塑像,比我稍晚進來的兩名女孩發出驚嘆:「哇~~好可愛歐!」,一箭步衝到一件作品前,開心地討論起來。


我微微一笑,那麼年輕,才會沒有拘束地在這安靜的藝廊裡大聲說出心裡的話吧。而青春,不就是這檔展覽散發的氣息嗎?


北川宏人的人像雕塑,無論男女,都有著過分修長纖細的身材比例,雞心形的臉蛋,翹翹的上唇,大大的杏眼,衣著時尚別致,多麼俊俏的模樣呀!他們優雅地站立著,長腿讓他們傲然獨立,顯得出塵。同時他們的臉都微微往下,雙手放在口袋,或著,羞澀一點的,放在身後或身前,都是貼著身體,自我保護的姿態。似有什麼不願張揚,不想被經易看透的密秘。


《黑崎京》,2009,赤陶/壓克力顏料

這些俊美人形的創造者北川宏人,1967年出生於日本大津市,曾到義大利學習雕塑並居住多年,現居住於東京。他衷情於赤陶雕塑的樸實質感,他在作品表面刻意留下創作痕跡,崎嶇質感令人想起傑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的銅雕。


北川的作品有強烈的日本精神,刻劃當下日本年輕人的心理樣貌。他們漂亮、纖細,不為俗世所擾。但若即若離的表情,隱約透露年輕人的易脆,卻似乎擁有神秘的無窮力量,讓人不禁揣測,他們的純真會在現實的磨難中灰飛煙滅,或是成為拯救世人的清流呢?


《菅野郁美》,2009,赤陶/壓克力顏料

展出中的作品有幾件實在太像了,在造形上相近,但顏色有別,誘使我仔細的比較一番。也由於北川創作時留在表面的肌里,分辨出相似造形中的細微差異並不困難,例如《田丸千秋》與《田丸聖子》,想來是分別塑成的作品。但小尺寸且有版數的《花房》135號,在手作的痕跡細節上都一樣,差異只在於顏色,猜想是灌模塑成。


圖片皆取自誠品畫廊網站:
http://www.eslitegallery.com/page2-5.asp?artid=HK09s02

2010/01/28

造型

中國當代藝術紅遍全世界,不免令人好奇這些驚人藝術的創作者本尊是什麼樣子。其實大部分的藝術家看起來都很樸實,他們腦子裡的東西遠比外形要吸引人得多,倒是有個造形好像特別受到一線藝術家的偏愛。

號稱中國當代藝術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市場表現最好的張曉剛先生,他最著名的是「大家庭系列」,深切地刻劃他那一代中國人的共同經驗:

張曉剛《大家庭》,1995 / 圖片取自Christie’s 官網

張曉剛在畫室裡 / 相片取自新華網


也是四大天王之一,方立均去年才在北美館辦了個大展:

方力均《無題》,2001 / 圖片取自Christie’s 官網

人長得跟畫中人真像呀~ / 相片取自方立均官網


又是四大天王,岳敏君,其實畫的就是他自己。

岳敏君《轟轟》,1993 / 圖片取自岳敏君官網


本尊 / 相片取自岳敏君官網

曾梵志的畫作很有力量,總帶點文人看待世界的淡淡憂傷:

曾梵志《無題》,2001 / 圖片取自曾梵志官網


他的《面具系列1996No.6》創下目前華人藝術品最高拍賣記錄,成交價約3.1億台幣。本人非常的酷。 相片取自曾梵志官網

劉野的畫作我也很喜歡,無論是色彩、構圖、平衡都非常有西式繪畫傳統的嚴謹,是少數關心繪畫中純藝術面向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當然,主題是很中國味的:

劉野《淡粉色》,2003 / 圖片取自劉野官網

劉野本尊 / 相片取自北京文藝網


話說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熱鬧非常,許多優秀的中國作家也受邀來訪,聽聞畢飛宇先生也要來,是位型男歐,頗令人期待。

先生最新的小說《推拿》。表面寫的是小人物的故事,骨子裡反映了大時代的快速變遷,很有感情,又帶點灰灰的幽默。 書封取自博客來,打七折歐,比書展上單本買還便宜耶~


在國際書展與成英姝小姐、張小虹小姐和楊澤先生座談的畢先生:


是說,難道不只是藝術家,好像中國青壯輩的知識份子都很流行這種造型啊,呵呵~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楊澤先生,是我每天都要看的「人間副刊」主編。他也是一式的髮形耶~雖說他是台灣文人,且輩份要高一些,也可以作為台灣型男作家的代表囉~

相片取自台北市觀光網 / 是的,楊先生的頭就有這麼耀眼!


同場加映「美女作家」

成英姝小姐不愧「美女作家」的封號,書寫的漂亮,本人也真的非常漂亮^^ 而且超苗條。我相片拍壞了看起來還是很漂亮呀~


2010/01/21

散文與小說

好看的散文訴說著生活的片段,或許是外在的描述,可能是內心的活動,但在讀者心裡往往能自己拼湊成一篇故事,一種根植於現實生活的故事。


可能因為這樣,我喜歡讀台灣作家的散文,香港作家有些也喜歡,他們寫的東西好像可以和我的生活融合,可以把身邊的平凡事寫出這麼多意思,似乎我的日常生活也變得可以有許多光彩和樂趣了。最早喜歡琦君,那是小時候從爸媽書架上找到的,後來喜歡過簡媜、張蕙菁、平路、成英姝,最近也看柯裕棻、郝譽翔、駱以軍。他們寫的也不盡是這島上的生活,有人寫英國、美國、香港,都是我沒有去過的地方,或許是因為相近的文化背景總有某些共同的記憶,使我更容易融入他們簡短的文字,體會他們表達的東西,而能有會心的共鳴吧。


很少看其它國家的散文,即使是同文同種的中國作家,我也傾向讀小說而非散文。小說完整地描述一個故事,異國的、另一個世界的奇妙往往很能吸引我。完整的述事、人物描寫,在我的腦海中建構一個可以讓故事發展的框架,一個有邏輯的環境,讓我可以融入那個故事發生的世界,經歷一趟時間與空間的旅程。


在《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拍成之前,就先看了蘇童的《妻妾成群》。真想不起那時候為什麼會有這本書,合理的推論是老爸買來放在書架上被我找到的,但很不確定。只記得很享受那閱讀的過程,以一種新的角度去看富貴男人的妻妾們,在一個與外界隔離自成世界的宅子裡,掙扎著求生存。她們進了這宅子就出不來,一生就在這裡度過了,熱鬧得緊,卻也沒有什麼別的出路,怎麼轉都轉不出去,命運註定是掌控在男人手裡。書很過癮,我作為讀著安全地置身事外,讀完了幾個女人的一生。

2010/01/12

藝術品的力量

如果我要懸掛或擺放一件藝術品,它必需要有足夠的力量成為這個空間的焦點,讓人想要親近它、了解它,而不是能輕易被取代或忽略的裝飾物。


沒有意義的裝飾是累贅,還不如捨棄,讓空間保有它的簡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