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7

臨時口譯員

為了準備去參加在韓國首爾的Asia Top Gallery Hotel Art Fair 09,整天在為參展藝術家和作品寫英文介紹,因為時間緊迫選擇直接用英文寫而不是先寫好中文再翻英文。做過翻譯的應該都知道,想維持特定氛圍將內容由一種語文轉換到另一種,常常等於要打散一大段,消化後再用另一種語言的思維模式寫出來,尤其是這種要引人有閱讀欲望的文字,絕對不能像操作手冊一樣把事實翻出來就好了。所以,還是直接用英文去思考比較快吧。

寫畢好玩的事情來了,認真的藝術家要了解我都寫了些什麼,有沒有把他的原意好好表達,於是我盯著NB瑩幕上的英文稿,用中文唸給他聽。就像中文翻成英文不是直譯那麼簡單一樣,英文翻中文直接唸出來非常的好笑,講話速度變得很慢,即使這樣還是說得七零八落:「觀者被引領進一個充滿自然美的境界,同時感受到陽光與時間的移動」…真是超沒吸引力的不知所云。哎哎哎…人家口譯也是要受過很多的訓練 的,我這種臨時上陣的果然很不行,即使翻的明明是自己寫的文章。是說,為了幫我的大腦爭取多一點語言轉換的時間,說話竟然字正腔圓起來,自己聽了真不習慣,私下以為,多來個幾次,說不定我的口條會變好歐,呵呵呵~

忙歸忙,心裡著實記掛著南台灣的災情。當幾百公里之外有這麼多人面對的是家破人亡失去家園的傷痛,而我在台北的生活繼續前進、繼續忙碌,竟然還要出國說。一方面很感激災難沒有降臨到我頭上,心裡其實相當的不安。一直安慰自己,既然使不上什麼力,那麼,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為這座島嶼儲存繼續前進的能量,也算是盡一份(非常、非常微小的)心力了。我們一起加油吧!

2009/08/03

有個性的畫作-林壽宇「封/啟」

在家畫廊的「封/啟」開幕現場,林壽宇老師一整個英姿煥發,精神奕奕。他待人是真實的,和很多人並不熟稔,因此也不是那麼容易親近,但是我忍不住為了一個我認為只有藝術家才真正能回答的疑問提起勇氣去問他,也得到答案。我想,少了客套而有真正意義(例如解決我心中疑惑)的對話對我還是比較容易。他的年紀比在場所有人都要長些,我總好奇著他面對這麼一堆慕名而來、頗為漠生的年輕人,會是什麼心情。

藍調1958,172x172 cm,老爹收藏

一直在說林壽宇和Frank Stella, Kazimir Malevich, Piet Mondrian的關係,是的,他們都將藝術抽離具像的描繪,回到單純的造形與色彩的純粹探索。然而我看著林壽宇1958的作品
藍調》, 卻想到了十九世紀德國畫家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作品Monk by the Sea (1809/10),那獨立於岸邊的僧侶,面對的不就是廣大、空渺、未知的神秘大海,他面對的是風景,但風景裡有種人們賦予的崇高(sublime)浪漫 美感。

Caspar David Friedrich, The Monk by the Sea, 1809/10, 110X172 cm, Berlin Nationalgalerie


視線拉回林壽宇的的白色系列,
藍調》給我的風景意象揮之不去,我發現很難將他的作品純粹地視為長方形、白線條的變幻組合。許多白色系列的作品為水平構成。水平、地平線,然後有了風景的想像。因為極為節制、極為理性的幾何構成,林壽宇的作品具有理性、抽象、且極簡的作品,但是看進去了,卻有一種面對天地蒼茫的遼闊意境,在理性形式的底下,其實蘊涵了深沉的浪漫詩意,其實,和Suprematism或Minimalism追求純粹客觀、非象徵性的作品是不一樣的,林壽宇的「極簡」白色系列呈現的不是澎派熱情,卻是一種成熟、冷靜卻深沉的情感。在極簡的幾何構圖表面之下,林壽宇的作品底層其實更接近Friedrich 和 Mark Rothko,在空間的安排中呈現自然的想像,並賦予詩意的美感。

GWYNFRYN,1974,127x127cm,老爹收藏